2月28日,本刊编辑踏入松榆东里小区,与小区业主刘伟大姐展开交流。谈及物业服务,刘大姐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我在这儿住了20多年,是实打实的老业主。以前9号楼的下水管道没有与市政管井接通,一到雨雪天,楼顶的水就会直接排到地面,导致到处都是积水。特别是冬天,水一结冰,业主稍不留意就会滑倒,太让人头疼了。不过现在可好了,天岳恒来了之后,帮我们维修改造,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年轻业主杨旭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他和父母居住的武圣农光社区是平房区,以往每逢大雨,积水严重,出行极为不便。“以前一下大雨,到处都是水坑,根本没法好好走路。现在天岳恒整修了地面,下雨天出门也能走得稳稳当当,路面干干净净的。”杨旭笑着说道。
这些变化仅仅是首开天岳恒潘家园分公司(以下简称潘家园分公司)带来改变的一小部分。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其管理区域内的多个社区已焕然一新。
“九龙治水”之困局
潘家园分公司所管辖的非经营性资产老旧小区面积达137万平方米,对接1个街道,涵盖17个社区。在“一街区一物业”试点推行前,这里的物业管理极为混乱,由9家物业服务企业分管。甚至存在同一栋楼的4个单元分别由不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情况,周边居民调侃其为“九龙治水”。
2021年,根据朝阳区和首开集团“政企联动”机制下的战略部署,首开城运集团开启“一街区一物业”模式试点,将潘家园区域内多家物业单位整合,统一归潘家园分公司管理,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
此前,由于各物业服务企业权责不清,小区公共区域沦为“三不管”地带。路面破损无人修缮,部分小区没有路灯,居民夜间出行困难。消防应急通道堆满木板、塑料垃圾等杂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长期的碎片化管理使得居民诉求难以得到解决。
“以前小区里乱糟糟的,根本没人管。”刘伟无奈地回忆道。杨旭也补充说:“那时候路面坑洼不平,晚上还没有路灯,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如何实现从无人管理到高效管理的转变,成为潘家园分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践行“四同精神”,服务深入民心
潘家园分公司的武圣项目部负责管理4个社区,这些社区楼龄较长,老年居民占比较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和照顾老年人,分公司积极践行“四同精神”(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执行同力),组建的“四同保障队”积极行动,为老年人提供买菜、联系就医等多项贴心服务。
武圣项目部项目经理马俐是四同保障队的一员。他讲述道:“有一户住着两位老人,一位生病卧床,另一位年事已高。有一次,年纪大的老人不小心摔倒,却够不着手机拨打120。他只能敲楼板求助,楼下业主听到后上来帮忙给我们打了电话。我们保障队的员工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全程陪同送医。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企业,帮助老人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党员,更是义不容辞。”
武圣项目部的维修人员卢鹏飞同样是四同保障队成员。有一次,松榆东里小区29号楼的一位老年业主不小心弄坏了卫生间水龙头,管道阀门也无法关闭,水四处流淌。卢鹏飞和同事接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关闭总阀门并展开抢修。
“那天天气特别热,老人家里又没装空调,我们俩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老人很心疼,把电风扇拿到卫生间门口给我们用,看我们还是不停地流汗,就自己拿着扇子给我们扇风。我们让她别扇了,她却执意要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水龙头终于修好。事后,这位业主专门到物业管理处对卢鹏飞等人表示感谢。卢鹏飞感慨地说:“这件事让我们很感动,只要真心付出,业主是会认可我们的。”
自“四同保障队”成立以来,累计处理疏通管道、更换窨井盖、清理辖区危树等服务报修3000余次。通过与属地、社区以及楼门院群沟通交流,宣传服务动态600余次,收获居民赠予的锦旗32面,收到表扬工单86单,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同时,分公司党支部带领团员青年组建了“五心便民服务组”,包括暖心理发组、热心检修组、贴心医疗组、知心咨询组、爱心清洁组,全方位服务基层社区群众。他们头戴蓝色帽子,身着蓝白相间马甲,携带居民急需的小物件,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不仅宣传安全知识、清洁公共场所卫生,还积极制止不文明垃圾投放行为,踊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自成立以来,“五心便民服务组”已协调解决业主身边的小事200余项。
“民社物”联动,攻克党建共建难题
处理好居民、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良好社区治理的关键。为此,潘家园分公司积极探索“街区大物业”管理模式,与属地社区党委联手打造“四同牵家”党建品牌,推动“民社物”(居民、社区、物业)三位一体联建合作。通过建立党建共建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更加精准、务实、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
潘家园分公司经理刘冉介绍:“我们的党员会定期到社区报到,与社区进行全面沟通,梳理辖区内的所有问题并形成台账。将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为党建共建课题,逐个跟踪解决。同时,我们还会向社区争取党群服务经费,为课题实施提供资金支持。”
2024年12月,武圣东里小区的水管分户阀门安装改造工程被列为重点党建共建课题。武圣东里小区是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小区自来水管道只有一个总阀门,没有分户阀门。“业主家里水管损坏需要维修时,就得关闭总阀门,整个小区都会停水,对居民生活影响极大,所以大家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武圣项目的经理助理刘建说道。
经过与社区、居民多次沟通协商,潘家园分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迅速启动分户阀门安装工程。该工程需对25栋楼进行改造,安装期间小区需要停水。面对工程量大、停水时间长的问题,刘建表示:“在立项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居民用水问题,采取了两步措施:一是加大人员投入,15位员工分成5组,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6点,尽可能缩短工期;二是安排四同保障队成员分批次为业主送水,保障业主在工程期间的基本用水需求。”
在四同保障队的努力下,工程进展顺利,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所有分户阀门的安装。工程结束后,四同保障队与业主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施工期间,许多业主对物业服务人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认可他们不怕吃苦、踏实做事的工作作风。部分业主还主动到物业服务处表示感谢,并积极交纳物业费。
武圣东里小区安装水管分户阀门只是党建共建课题的一个缩影。刘冉拿出一本厚厚的台账,上面记录着近4年来攻克的各类课题。在华威西里,由于地面破损严重,下雨天积水严重,居民私家车还经常被扎胎,分公司党支部将整修路面列入党建共建课题。经过与街道、社区、勘测组等多轮磋商,最终确定改造方案,并在党群服务经费的支持下完成改造。在武圣农光社区,不仅修缮了路面,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松榆东里小区的下水管道排水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4年来,潘家园分公司与属地社区开展共建共治,签订党群服务协议,争取党群服务经费用于辖区民生建设,成功解决23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今,潘家园分公司还在积极探索“物业+消防+警务”联动机制,将安全巡视员重新编列,纳入消防网格,与朝阳区潘家园派出所片区警务室合作创建“警企应急服务中心”。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能力,遏制了潜在安全隐患,为居民营造了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从“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到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这不仅是“一街区一物业”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更是物业人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生动体现。